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勇贵在接受“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”记者采访时表示,心理治疗虽然是辅助方式,但它对所有患者都有好处,并不是可有可无的。临床上的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有精神障碍的患者,同时也对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提供帮助,人数需求非常大。2019年,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在英国权威期刊《柳叶刀·精神病学》上发表了首个覆盖全国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,结果显示,中国成人精神障碍(不含老年期痴呆)终生患病率达16.57%。据袁勇贵推测,能真正到医院进行诊治的精神障碍患者只占4%~5%。
这其中,愿意进行心理治疗的比例更少。袁勇贵解释说,心理治疗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,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单独进行。原来心理治疗属于自费项目,很多人感觉药物起效,就不愿再为心理治疗付费。此外,心理治疗常为一周一次,短期治疗的周期是8次,长期治疗可能需要几年时间。“长期性”也导致一些患者要么望而却步,要么半途而废。